分類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2010.12.26的練習~Ethan Joe 父子的四手聯彈-魔女宅急便"風之丘"
準備2011.1.8上台演出.
(如果無法點選 PLAY 鍵觀看, 可 直接上YOUTUBE,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rzyfUvPM6M )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我兒Ethan參加鋼琴檢定記2010.11.2~11.7
我兒Ethan學習鋼琴已連續兩年,打破我這老爸的紀錄了,而且目前(其實是~早就)比我彈的好得多,因此讓他去參加鋼琴檢定,增廣見聞,體驗一下。
2010.11.02兒子彈 "彈奏斑鳩琴",他自然的表情還蠻ENJOY的.
兒子彈久了也會倦怠,這時換我上場,拋磚引玉,不惜犧牲"音相",增添兒子的成就感.(沒錯,確實是五音不全,支離破碎,把輕快的曲子彈成進行曲. 但,我可是完全沒練習,直接看譜就彈,才能鼓勵兒子,讓他覺得比我棒!)
另一首 "滴答鐘",也很好聽.
檢定前一天, 彈給阿媽,大姑姑,表哥,表弟聽.
我不用三腳架, 學習"運鏡".
終於到了檢定的日子. 老婆昨晚失眠(因為聽到兒子上床後,說他很緊張....結果把緊張傳給了老婆...半夜起來就睡不著) 精神不濟的結果,就讓我們父子兩,前往赴會.
檢定前,兒子說了幾次緊張,但舉止還挺鎮定正常. 真正上場時,確實很穩,沒有出錯. 出場後,高興的說,抽到的 "視奏" 題目很簡單. 就此寫下完美的 "第一次檢定" 的句點.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教孩子懂得 生存 與 生活 ◎林萬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
教孩子懂得 生存 與 生活
◎作者:林萬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有人說,我們的孩子缺乏生存能力!
因為,上課要人接送,不會做家事,不知天氣冷熱,
有難不會求助,無法容忍失敗等。
真的,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很不會生存,也不太懂得生活。
求生存是在逆境中苟活,過生活是能隨時隨地從容過日子。
高度的競爭 使人無時不刻不在備戰求生存,而忘了生活。
合作 才有 競爭力
工業化 使人口從鄉村湧到城市,鄉村社區因而解組,傳統生活方式消失。
都市化生活的特質是匿名性高、職業分殊、面對面的人際互動減少、
生活步調快、重物質享受。
再加上 工業化社會 講求競爭、自利、自助、自保、個人成就,
我們的社會從此缺少 互助、互惠、共保、集體成就的生活價值觀。
人們以為工業社會就是要不斷的強調競爭才能生存,
不教孩子競爭就是置孩子的未來於不顧。
其實不然,就因為社會過度強調競爭,
我們更應該在生活中強調互助、互惠、團結的價值,
否則這個社會只有更原子化、疏離、自私、冷酷無情。
孩子只懂得競爭,卻不懂合作;只追求成功,卻無法承擔失敗;
只懂得自保,卻不知互助;只懂得應付生存,卻不知什麼是生活。
這對孩子的未來是不利的。
教導孩子 生存力
有些孩子連最起碼的的生存能力都短缺,
父母老師沒有傳授給孩子如何因應危機、面對困局的知識與經驗。
一味的保護孩子,迴避生活挑戰,只會讓孩子的生存能力萎縮。
臺南鄭姓學童與父親屍體共處十五天,不向他人求助;
屏東潮洲一廟公性侵小五女生長達三年懷孕墮胎。
這些案例凸顯孩子缺乏生存能力的事實,也說明社區鄰里冷漠的可悲。
另一些人為了生存而惡性競爭。
例如,只重視考試成績、名位、財富、美貌、物質的擁有,
有時甚至不惜犧牲一切代價,或爭得你死我活。
這樣的心態怎麼可能有時間、意願去關心別人,
更不可能去關心弱勢者的生存,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緊張、不安全。
求自保不如懂互助
接著,人們為了珍惜好不容易到手的個人成就,自是不願分享他人。
沒有自私、吝嗇,何以富強,就成為強者的信條。
吝嗇金錢的人,大都也會吝嗇感情。
缺乏對他人的感情涉入,自然就不會想管鄰里、社區的事務,
尤其是對自身利益沒有好處的事。
楊梅發生大樓電梯壞掉,住戶不出錢修理,
造成鄰家孩子玩耍掉入身亡,就是典型的自私吝嗇作祟。
為了守住辛苦爭來的成就,就拼命自保。
富者怕國家徵稅,想盡辦法逃稅、施壓政府減稅、找會計師避稅。
富人怕多金被搶,會要求政府多聘警察。
一旦國家無稅可保民,他們轉而自請保全、保鑣來自保。
君不見臺灣社會警察多、保全多、保鏢也多,連十幾歲小毛頭都加入當保鏢。
既然能自保,何需他人互助。
如此,整個社會競逐私利、吝於關心、尋求自保,
忙於求生存,不懂得生活。
生活要有競爭力,也要有互助合作;
要能應付生存壓力,也要朋友弟兄感情相挺;
要有成功的喜悅,也要有接納失敗的雅量;
能驚險安度難關,也要從容不迫上臺下臺。
教孩子懂生活
很多人會指望教育多盡點心力,絕對有道理。
家庭功能萎縮了,社會價值在沈淪,
與其責怪父母不盡責,不如從下一代教育下手。
教師常埋怨社會價值變得不好教育。
教育 本來就是越不好教,才越能凸顯教育專業的重要性。
好教的事由家長去教就夠了,幹嗎設學校專辦教育?
教育孩子懂得生存與生活,也不是那麼難,
例如,課程中加入危機處理的議題討論;
個人作業改為團體方案報告,同時可學到競爭力與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又例如,成績評量不再以百分點計分,而以五等第評量,
使全班的對手從三四十人下降到四群人,或多或少可降低競爭的氣氛。
訓練孩子模擬面對危機事件的因應之道;
鼓勵有需求就應求助,降低處處求自保的焦慮;
教導孩子 示弱 其實是 強者的美德,
同時也會去除獨占、獨享、絕對擁有的心情,
也可消除無法容忍與他人分享,或失敗的挫折感。
孩子不知求助,不願求助,不知分享,如何能生存,如何會生活?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我家上年代新聞了~2010/08/17 18:00年代晚報
<h1>暑假作業練膽!鬼月墳墓拍照做族譜</h1>
暑假作業百百款,有老師開出探訪古蹟和做族譜的形式,希望小學生趁這個機會瞭解過去、追本溯源一番!用出去玩拍照的方式完成作業,聽起來很簡單,不過卻讓家長唉唉叫,怎麼「鬼月」還要壯膽去墳墓拍祖先照片!
年代新聞的記者來到內湖碧山巖,不過不是來玩樂的,而是跟著小學生一起完成暑假作業。要登上古蹟,還得先經過130個階梯,如同好漢坡的考驗,但為了完成作業,咬著牙也要走上去,古蹟一日遊,家長除了要有體力,同時還得勝任導遊的工作。
「它們不是直接用雕塑的,也不是灌模子,它們身上的鱗片,是一片一片,剪一些漂亮的類似磁磚,是一片一片貼上去。」要在孩子面前出口成章,家長楊奕昭很緊張,拿在手上的簡介不斷看著。
不過家長認真的同時,寶貝兒子正快樂地和同學玩躲貓貓!最後拍張照留念到此一遊,作業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參訪古蹟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小三升小四的學生還要繳至少三張A4內容的作業。
除了要求三大張,還要求一定封面、裝訂,如果可以,最好再來做個「小檔案」,要求可不簡單,該怎麼來完成?小學生楊尹杉想「偷懶」,他說,「圖就大大張貼上去,佔空間!」爸爸楊奕昭就認真多了,他補充,「就像他剛剛說的,他就只想把照片放上去,那我還是希望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會和他口頭上和他聊一聊,可以建議說,有些東西可以放進來,和老師同學分享。」
還真的不能放心讓孩子去做,這個暑假作業也無疑增加老爸的心理負擔。楊奕昭說,「算有一點麻煩的就是,我也不能走馬看花,我也要很仔細,怎麼樣引導他會有耐心去把作業做完。」
探訪古蹟難倒家長,還有學校要做族譜來瞭解先人,精美的手製族譜還貼心地貼上照片,家長花費的心血不言可喻!甚至傳出有家長為了要完成作業,還要到祖墳走一趟,笑說「鬼月」練膽。暑假作業難度超出小學生能力,幾乎變成家長在替小孩收拾殘局。(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謝筱玲、傅建誠)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20100425~0524內湖 親子農耕體驗營 的分享(野草花果有機農場)
從2010年4月25日起, 每個週日下午2點, 是 內湖 野草花果有機農場 親子農耕體驗營 的活動時間. ( 以後還會舉辦親子農耕活動, 請密切注意 農場網址 http://martinlin4526.blogspot.com )
我和小三的兒子報名參加了.
原訂是在5月23日就告一段落, 但 主辦的馬丁農夫 對於參予的10個家庭的熱情, 盛情難卻, 於是多加了兩次活動
(5月29日的夜間觀察~~ 碧山巖白石湖的賞螢, 6月6日的崆窯烤地瓜)
除了在農場的活動以外, 4月25日還帶回一盆兒子親自播種的空心菜種子, 在我家的陽台耕種.
以下就分享 這些空心菜一個月來的旅程 (種子 ---> 肚子)
(1) 4/25 看馬丁農夫 示範如何 把有機肥料和土壤拌勻.
那雙黃雨鞋是新買的, 小三的兒子也是第一次穿.
(2)把拌好的有機土壤, 放到盆子裡.
(3)發空心菜種子
(5)穴植法, 10X3 個植穴, 每個植穴放兩顆空心菜種子
(6)澆水
(7)很快就OK了, 接下來就是每天澆水即可.
(8) 5月2日, 播種一周後
(9) 5月15日, 播種三週後
(10) 5月23日, 播種四周後
(11) 尹杉 自己採收, 自己炒菜
(12) 雖然只有一小碗, 但是全家第一次吃到自己種的空心菜.
菜名為 空心, 但這一個月來, 帶給我們卻是札實的耕耘/收穫的旅程呀 !
2月27日(六) 大屯山春天賞花之旅
2010年2月27日(六) 大屯山春天賞花之旅
要去哪裡走春?
登高賞花,給自己一個新的美好展望,就在元宵節前一天登上大屯山吧!
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大屯山,海拔高度1093公尺,為陽明山系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宇愛光元旦去拜訪的七星山)。
曾經去過?沒關係,跟著陽明山達人~淑碧 走,一定會有全新的豐富收穫喔!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宇愛光養生協會
網站: http://www.ull.org.tw
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ull-org
活動日期:99年2月27日(星期六) 集合時間:上午9:00
集合出發地點:陽明山公車總站旁的郵局(北投區紗帽路139之1號)
集合後搭乘108公車到二子坪
籲請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當日可搭乘公車260、230及紅5到陽明山公車總站
活動費用:免費(若需保險,請自行辦理)
報名方式:E-mail: health999@hotmail.com或電話 (02)2692-7867 0982-574-937
注意事項:自備午餐、飲水、雨具、遮陽帽、流汗可更換之內衣、相機、筆記本、悠遊卡等。及個人之特別需要項目。
國家心理諮詢師認證創業課程 2010年2月開課, 現正招生, 欲報從速 !!
「國家心理諮詢師認證創業課程」
全文詳見:
http://www.alternativemedicine.hk/news.asp?menuid=10690&supmenuid=9208
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漸走向職業化。政府大力提倡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三級甲等醫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中國小校都要求配備心理諮詢師。許多企業已經將心理諮詢納入企業培養訓練的範疇,社區、企業等系統的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已陸續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各行各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也正強烈需求更多的專業心理諮詢師,投入華人心理健康事業中來。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中國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和心理障礙的患者多達1600多萬,1.5億青少年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有3000萬人。中國有關部門制定的小康社會10大標準中,已把每1000人中有一個心理諮詢師作為重要指標之一。國內心理諮詢職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是未來中國的重要職業之一。
職業說明
心理諮詢師是指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透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具有一定的觀察、理解、學習、判斷、表達、人際溝通能力,及自我控制、自我心理平衡、交往控制能力。心理諮詢師職業共設3個等級(由低至高)︰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員(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課程與證書
按照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定,分為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兩大部分。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舉行的職業資格鑑定考試合格者將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課程開課日期及地點
上課日:2010年2月25日(四)至3月1日(一) 9: 30a m至9:30pm
2010年3月31日(三)至4月4日(日) 9: 30a m至9:30pm
重溫日:2010年4月5日(一) 復活節星期一
考試日:2010年4月6日(二)清明節翌日 10: 00a m開始
上課地點: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122號麗斯中心17A 。
報名或查詢
國際自然療法學院
台灣:楊奕昭0989129520
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122號麗斯中心17A
香港:(852)2688 2832 / 29920320 / 9251 1585 中國:(86) 13533516736 /13189132526
傳真:(852)2111 2242 電郵:info@alternativemedicine.hk 網頁:www.alternativemedicine.hk
立即報讀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課程, 好處多~
如果您想投入中國的健康產業,您就需要中國的健康產業專業認證,為什麼呢?
請看以下簡介:
(全文請看:http://www.alternativemedicine.hk/news.asp?menuid=10690&supmenuid=9208 )
敬啓者:
專業認證!國際認可!
在世界經濟衰退的環境中,現代的中國經濟早已出現「正」增長,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變革和轉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正從「世界工廠」邁向「世界市場」的轉變中。在市場經濟的變遷下,早已打破了各種的界限,各行各業的投資者,工作者均紛紛走進中國尋找商機或工作。因此 閣下有沒有先一步準備好在中國發展時擁有國內專業「資格」或職業「認證」的條件呢?如有那當機遇來臨時,那便可達水到渠成之效。
另一方面現在中國政府為加速與國際接軌,已與多個國家簽定了證書互認協議,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巴哈馬、巴西、哥倫比亞、韓國、馬來西亞、日本、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東帝汶、菲律賓、義大利、英國、俄羅斯、愛爾蘭、奧地利、保加利亞、比利時、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盧森堡、瑞典、瑞士、西班牙、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個國家。持證者若要到上述國家,可作為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已廣泛被外國認可!因此國際自然療法學院近年來在香港開辦一系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課程,課程包括各級「國家健康管理師認證課程」、「國家公共營養師認證課程」及「國家心理諮詢師認證課程」等。上述課程全是在香港上課,香港考試,為 閣下節省大量時間和開支。所以不論 閣下是想提高個人專業地位或是為未來在大陸地區的創業或就業,請把握此良機,立即報讀本院舉辦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課程,贏取這張充滿無限商機的「門票」。報讀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課程還可以繼續進修並銜接自然療法課程,最高可獲取自然療法醫師專業資格。
如 閣下有任何疑問或欲報有關課程,歡迎致電(886) 0989-129-520 楊奕昭 查詢或報名。
國際自然療法學院謹上
網址:http://www.alternativemedicine.hk
2009年12月14日
201001~02全家大小 , 參加瑞莎"24小時煥源甦活計畫", 肝膽淨化的成果展
JOE (1969年生)
2010/1/22 肝膽淨化的成果, 與1元硬幣比較
2010/1/22 肝膽淨化的成果, 放大圖 (右邊還看得到前天吃了~~沒消化的黑糯米粒)
Amy (1968年生)
2010/2/7 (過年前一周) 第一次做 肝膽淨化的成果
詳情可洽: Joe 一招 0982-574-937 , 0936-688-683 或 health999@hotmail.com
瑞莎煥源甦活學苑 部落格 : http://www.wretch.cc/blog/sara27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轉貼好文-菁英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商業周刊 第1159期)
轉貼好文-菁英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商業周刊 第1159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php?id=1496
菁英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OK爸媽為何教出NG小孩?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9207
撰文者:尤子彥
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陳凱倫,獨子陳銳涉入黑幫,遭檢調聲押禁見,就連證嚴法師都嘆「親人難渡」。菁英型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教養困境沒有速效處方,「親子陪伴」、「自我承擔」是唯二解藥。
「若能折壽喚回寶貝兒,我心甘情願……。」一月二十四日,身為慈濟人的大愛電視台主持人陳凱倫舉行記者會,聲淚俱下談十九歲獨子陳銳涉入黑幫遭羈押事件。鏡頭前,陳凱倫眼神盡是無助,和保持公益形象、長期在「大愛會客室」傳播善念的他,形成高度反差。
高知名度、社會資源豐沛的陳凱倫,是許多人眼中的OK爸媽,為何教養出涉賭圍事的NG寶貝?
記者會上,陳凱倫自述,他最擔心兒子此時剃了光頭關在裡面,「他很天真,跟我一樣天真,」「他七個月前交到一些行為比較偏差的朋友,可能是我們疏忽了,」陳凱倫希望外界再給「銳寶貝」自新機會。
心態不OK
重視形象甚於子女、自認無所不能
然而,看在擁有豐富家族治療臨床經驗的專家眼中,青少年行為偏差根源,並非來自壞朋友等外在環境,而是家庭本身。
家庭最常出現的問題是:一、父母重視自身形象,甚於子女實質問題;二、父母扮演全知角色,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法誠實面對教養困境。
「到這個時候,陳凱倫想的還是自己。」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認為,陳凱倫父子是典型的名流教養症候群,當遭遇教養困境,這群重視公眾形象的父母親,先想到的是外界看待他的眼光。
拿「交到壞朋友」當託辭,背後就存在這樣的心態,王浩威憂心,這句話透過媒體,間接傳到陳銳耳裡,陳銳心裡冒出的OS(對白)會不會是「又來這一套!你們老在演自己的戲」。陳凱倫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他曾對兒子說過,「如果再出狀況,可能讓老爸丟工作。」
管教不OK
孩子偏差寧自力救濟,終變成包庇
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直言,這群父母得先捫心自問,自己人前、人後的形象是否一致?心理學「鏡像理論」認為,子女經常只是複製父母的人格特質。把個人成就當作人生軸心,維護職場強人形象,也導致這群高社經地位的爸媽們,當子女出現偏差行為警訊時,寧自力救濟,也不輕易向外界求援。
根據報載,陳銳兩年前就因加入幫派,成為學校頭痛人物,陳凱倫夫妻屢次動用私人關係和學校交涉,甚至代為清償陳銳在外數十萬元賭債,但問題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甚至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台北市天母蘭雅國中校長尤玉莞觀察,菁英型父母對教養子女具強烈主見,未必百分之百認同學校教育,他們甚至有能力選擇學校。從陳銳的個案看到,出現偏差行為警訊,父母為維持自己強勢的全知角色,傾向合理化子女偏差行為,但卻不自覺落入過度保護甚至包庇的心態。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戴伸峰分析,家庭教育、學校規範、社會法律,是青少年犯罪預防的三道循序護欄,OK爸媽傾向在家庭內處理問題,不讓學校規範介入,一旦家庭教育無效,「一出問題就會很大條,」直接跨過第二道防線,一腳踩進法律的紅線區。
教養不OK
將大人世界的高度競爭,複製子女版
專業形象擺在第一,加上不輕易示弱的防衛心態,是OK父母最常替子女設下的兩道教養迷障;加上無止境的競爭和比較,肩頭上的不可承受之重,常讓NG子女跌倒後無力爬起。
先生在竹科園區上班的人本基金會新竹分會主任李慧貞,家裡有一對就讀國小的女兒,一天,六年級的姊姊問媽媽,「班上只有我沒去補才藝,我們家是不是很窮?」李慧貞驚覺,竹科電子新貴幫子女強化「競爭力」的激烈程度,連女兒都備感壓力。
李慧貞說,竹科園區上班的爸媽,不但工作高度競爭,連小孩成績也被當個人競爭力的一部分。若上司和下屬的子女同校,主管就存在兒子成績不能輸部屬女兒的莫名比較心態,且篤信花錢補習就該有效果、有投入就該有產出的生產邏輯,孩子考九十分,父母眼中看到的是沒拿到的十分。
回到陳銳個案,陳凱倫在記者會上坦言,拿下金鐘獎那一夜,兒子曾對他說:「爸,做你的兒子,好大的壓力。」
「竹科新貴從職場上內化的思考邏輯是良率、SOP(標準作業程序),」李慧貞說,因此,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父母不是要求他補更多習,就是想辦法送國外,以為找到解決問題的速效捷徑。
王浩威形容這群OK爸媽,提供的是「功能過度發達」家庭,加上缺乏自我反省,埋下依賴、反叛、邊緣化的NG小孩症狀種子卻不自知,外在環境只是或早或晚,啟動一連串偏差行為的扳機。
走出困境處方一
掌握十年陪伴黃金期,大量對話
然而,教養困境沒有速效處方,「親子陪伴」、「自我承擔」是唯二解藥。
對多數面臨職場高度競爭壓力的雙薪父母來說,一趟親子旅行或徹夜促膝長談的陪伴,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奢侈。更何況,子女繁重的課業壓力,總是比慢火加溫才能營造的親子關係來得迫切。OK父母們總會舉手發問,在極度壓縮的時間,如何達到「重質不重量」的親子溝通效果?
「很不幸,你期待的這個答案並不存在。」游乾桂、汪培珽,兩位親子書籍暢銷作家,不約而同給了相同的回答。
「得先有量,才能談質,」游乾桂強調,賺更多錢享受成就感,還是多陪孩子經營幸福感,就像魚與熊掌無法得兼的選擇題,如果OK爸媽的人生清單中,金錢事業仍重於一切,要維繫成功的親子關係,無異緣木求魚。
提出「父母保存期限最多十年」主張的汪培珽同樣認為,對OK爸媽來說,「用錢養孩子」比「用時間養孩子」容易,但寶貝成長歲月一去不回頭,五歲之前子女依賴你的保護,十五歲之後開始尋求獨立,錯失五歲到十五歲至多十年和孩子深度對話的黃金期,等於自己先舉牌放棄扮演父母親的角色。
「大量對話重要性在於,沒讓寶貝有機會開口,有些事你一輩子永遠不會知道,」汪培珽觀察,吝於花時間陪伴子女的爸媽,多半給零用錢給得大方,他忙於工作的先生就是如此,女兒要兩百他卻硬塞五百;全職媽媽的她,零用錢就給得錙銖必較,「我敢不給,因為我總陪伴著她們姊妹。」
走出困境處方二
教兒女自我承擔,避免關愛變溺愛
游乾桂提醒,協助孩子們練習承擔,更是親子陪伴不能少的功課。他舉例,早年農業社會,子女放學後得燒柴煮飯分擔家務,就是一種承擔;以他自己為例,每年會告訴孩子今年家中收支狀況,也能彼此共同分擔家庭壓力,「練習自我承擔,是避免對寶貝的關愛氾濫成溺愛,不能失守的馬其諾防線。」
游乾桂認為,OK爸媽習慣一肩扛起全家壓力,「我那麼辛苦,你就得聽我的」,心態如此自然想下指導棋;但只有讓子女分擔父母壓力、面對挫折,讓出子女自我茁壯的空間,才是OK的教養心態。
NG小孩從來不缺的,是追求完美的OK爸媽,但成長最需要的陪伴與承擔,卻極匱乏。期待NG小孩變回OK小孩,每位父母身上,其實早已備妥解方。
延伸閱讀:1分鐘確認你和子女的親密關係
1、不管多忙碌,我每天和孩子至少有20分鐘獨處的時間。
2、我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心情愉快的狀態多過心情差的次數。
3、和孩子在一起,我經常摸他的頭、拍肩,或者是彼此擁抱。
4、孩子說話的時候,我能耐心的聽完。
5、和孩子對話,除非必要,我不會說「你應該……」、「你最好……否則」、「你再……我就要……」。
6、孩子願意經常告訴我,學校生活許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7、出門旅遊之前,我會先和孩子溝通行程。
8、我要求孩子的每一件事情,自己也都能做到。
9、我會把工作上遭遇的壓力,找機會說給孩子聽。
10、我同意,孩子的快樂比成績重要。
請計算「是」與「否」各有幾個,再看測量結果:
1. 超過5道題目答案是否定的,親子關係亮紅燈
→ 今天別加班,快回家補修親子學分。
2. 超過5道題目答案肯定,親子關係亮黃燈
→ 寶貝成長不等人,別拖延,立刻做就對!
3. 10題都答「是」,親子關係亮綠燈
→ 趕快把這樣做的好處,分享給你認識的父母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