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養生五難













養生五難


《中國醫藥報》燕國材


嵇康,字叔夜,三國時魏國的名士,玄學家,著有《嵇康集》,其中《答難養生論》篇論及不少養生問題,“養生五難”便是很值得重視的一個觀點。 所謂“養生五難”,就是在保持與增進身心健康的過程中,人們常會遇到五大難處或障礙,因而很難如願以償。


一曰“名利”干擾。 一個熱衷於“爭名於朝、奪利於市”的人,不可能有健康的身心,只有斷然去掉名利觀念,才可能保持身心健康。


二曰“喜怒”侵害。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如果活動過強、表現失當,就會導致疾病,損害健康;如果善於調控情緒,除掉不合理的喜怒,就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曰“聲色”破壞。 如果一個人迷戀於聲色犬馬,過著荒淫磨亂的生活,那他要想獲得身心健康,就會“難於上青天”。 只有下決心改邪歸正,與放蕩不羈、淫亂不堪的生活一刀兩斷,才能與健康逐步接近。 


四曰“滋味”妨礙。 所謂“滋味”,不是指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吃喝,而是指對大吃大喝、豪華餐飲的過分追求。 如果總是迷戀於此種“滋味”,就一定會影響健康,只有在生活上始終保持樸素作風而不貪嘴的人,才能保持並增進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五曰“神慮消散”的負面影響。 在肯定形體產生精神的前提下,精神對形體有重大的反作用,因此,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要保持健康,必須守住精神,不要讓它消散,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得神者冒,失神者亡。”嵇康所謂的“神慮消散”之難,也就是這個意思。 


康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其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中曾引用嵇康的上述言化,並將“養生五難”定性為“養生之大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五難

謂有礙養生之道的五種情慾。 

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絶,此四難也。神慮消散,此五難也。